还记得去年ChatGPT刚火的时候,所有教育专家都在高喊:"大学教育要彻底革命了!" 但现在呢?你走进任何一所大学的教室股票怎样配资,看到的依然是老师在讲台讲课,学生在下面玩手机。说好的教育革命呢?
说实话,我原以为AI会让大学教育来个180度大转弯。毕竟像Smart Sparrow、Khan Academy这些平台已经能做到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自动调整内容了——答对题目难度升级,答错了给你推荐补充材料,这不比一刀切的教学强多了?
但最让我吃惊的是:全球范围内,AI在大学里的应用竟然还处在婴儿学步的阶段!不同国家、不同专业的差距大到离谱。医学、电子学这些专业进展飞快,而人文学科?好多教授连ChatGPT怎么用都搞不清楚。
展开剩余84%老师们的困惑:不是不想用,是真的不会用啊!我有个朋友在大学当老师,前段时间找我诉苦:"学校花重金买了AI教学系统,结果培训就用了2小时,我现在连基本操作都搞不定,更别说用在课堂上了。"
这问题太普遍了。教师们缺乏培训的机会,管理部门又急着要成果,最后就是花大价钱买的AI系统在角落里吃灰。你说这能怪老师吗?换你你也会懵——面对一堆看不懂的技术术语,还要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教学方式,这难度堪比让小学生学微积分!
更可怕的是数据隐私问题。学校收集学生学习数据合不合法?这些数据会被怎么使用?我现在还记得某个知名学习平台被曝出偷偷卖学生数据的丑闻,这让学生和家长怎么放心?
世界各地AI教育大比拼,谁才是真正的王者?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在AI教育这方面,各个国家的表现简直天差地别:
欧洲人最看重伦理规范,技术道德法规搞得最完善,但在实际应用上反而落后了;美国人最擅长技术创新,论文专利一大堆;而我们中国呢?在自适应学习和智能教室方面进展神速,国家层面的"智慧教育"投入让很多国家望尘莫及。
最让我意外的是拉丁美洲!巴西、智利这些地方虽然资源有限,却在用AI技术努力缩小教育差距,让贫困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。这种思路真的值得点赞。
但但是但是(不小心说了两遍然后,这就是我的口头禅),最魔幻的现实来了:虽然学术界对AI教育讨论得热火朝天,普通学生和老师却完全无感!社交媒体上几乎没人讨论这个话题,大家更关心的是ChatGPT能不能帮忙写作业。
这种"上头热下头冷"的现象,说明了什么问题?
医疗界的AI已经起飞,教育界还在等什么?说到这里,就不得不提AI在医疗领域的惊艳表现了。从AI排床位到写病历,医疗AI已经深度融入工作流程了。
OpenEvidence融资2.1亿美元,QventusD轮融资1.05亿美元...这些医疗AI公司凭什么这么值钱?因为它们不是花架子,而是真真正正在解决问题:缩短患者住院时间、快速给出诊疗方案、甚至帮助药企降低研发成本。
我在想,教育AI什么时候才能这样实实在在地帮到老师和学生?而不是像现在这样,要么被过度吹捧,要么被完全忽视?
银行都在抢AI人才,大学还在等什么?最近秋招季的数据真的惊到我了:银行居然开出了30万年薪,和大厂抢AI人才!工商银行首次推出"人工智能"专项招聘,浙商银行、广发银行都在加大科技类岗位招聘力度。
这说明什么?说明金融行业已经意识到AI的重要性了。银行需要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,这种人才现在比熊猫还珍贵。
反观大学教育,对教师的AI培训投入够吗?教学大纲跟上时代了吗?我们不能指望老师无师自通啊!
我给大学们的三个实用建议作为一个见证了AI技术从兴起到现在的人,我真心想给教育机构提几个建议:
第一,培训培训再培训!不要指望老师自己摸索,要提供系统化的AI教学工具培训课程。就像教老年人用智能手机一样,需要耐心和实操。
第二,隐私保护要到位。明确告诉学生和家长数据怎么用、怎么保护,建立透明的数据使用政策。信任是基础,没有信任再好的技术也白搭。
第三,从小处着手。不要总想着一步到位,可以先从自动批改作业、智能排课这些具体应用开始,让老师和学生慢慢适应。
说真的,AI在教育领域的潜力只挖掘了冰山一角。现在的个性化学习和任务自动化只是开胃小菜,大餐还在后头呢。
但前提是,我们的教育系统得先跟上节奏啊!如果连教授都不会用AI工具,还怎么教学生?如果连数据安全都保障不了,还谈什么创新?
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:你们学校的老师用AI工具了吗?用得怎么样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——说不定你的留言就能推动一所学校的改革呢!
想想看,未来5年内,AI很可能像当年的互联网一样彻底改变教育方式。现在开始学习和适应,就是在为未来做准备。别等到被时代抛弃了股票怎样配资,才后悔莫及啊!
发布于:浙江省益升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